一、抗日干部训练班遗址
位于盘山九华峪塔子沟石洞内。1940年,蓟平密联合县县委书记李子光在此开办训练班培训抗日党政干部。
1973年2月13日,蓟县革命委员会将干训班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将抗日干部训练班遗址重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包森休养遗址
位于官庄镇联合村东北豹窝沟,为一个天然石洞。1940年5月10日,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率部在大石峪与围剿盘山的日伪军激战中,不幸颌部受伤,在此休养,经周围村庄抗日群众精心照顾,月余痊愈。
1973年2月13日,蓟县革命委员会将包森休养处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将包森休养遗址重新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果河沿战斗遗址
位于西龙虎峪镇果河南沿岸,以西龙虎峪村为中心,原蔡老庄、蔡二庄、蔡三庄和燕各庄村、憋姑寺遗址为主要战场,方圆10平方千米范围内。
1942年1月13日凌晨,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率十三团7个连,在果河沿一带全歼号称“模范治安军”的伪第四团,击溃其司令部和伪“治安军”第三团。果河沿一役,首创冀东战场整建制消灭敌人的范例,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通令嘉奖。
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将果河沿战斗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8月5日,中共蓟县县委、蓟县人民政府立“果河沿战斗遗址”抗日战争纪念碑1通。
四、老虎顶战斗遗址
位于罗庄子镇洪水庄村西北,老虎顶南山沟。面积约6000平方米。1942年8月17日,八路军十三团二营教导员王文率领2个连埋伏在老虎顶两侧的山头上,伏击了向十三团团部进攻的平谷日伪军300余人。经过半小时激战,歼敌4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掷弹筒2个、步枪20余支。
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将老虎顶战斗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白草洼战斗遗址
位于许家台镇田家峪村东南山沟里。1940年7月28日9时许,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71人“扫荡”盘山进入白草洼,与正在休整的八路军相遇。包森、曾克林带着特务连、六总队大部以及十二团两个连和200多名干部迎敌。同时王文同志得知消息,带着六总队一连迅速进行支援。战斗持续10余小时,日军除一人脱逃外全都被歼,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50余支,战马70余匹。
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将白草洼战斗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草洼战斗遗址
六、农职中学旧址
位于马伸桥镇大街路南,又名剑痴中学。创建于1943年,为一栋两层楼房,东西长25米、南北宽5.8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共16间,硬山小瓦,青水墙。上层地板和楼梯,均为木制。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楼顶小青瓦换成水泥瓦。楼前有水井1口,井旁有墓碑1通。
1992年5月16日,蓟县人民政府将农职中学旧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爨岭庙烈士陵园
位于蓟县下营镇刘庄子村南。1956年兴建,1957年竣工落成,占地面积2552平方米。1980年,在原址重修,并增建烈士遗物陈列室和纪念碑。烈士陵园主要为纪念1944年5月,在爨岭庙突围战中牺牲的十四专署专员杨大章、十三团副政委廖峰、蓟遵兴县委书记占中等革命烈士,共安葬烈士102人。
爨岭庙陵园(1992年)
八、府君山寺庙遗址
位于县城北2千米的府君山。以府君山主峰为中心半径2千米区域内原有赵公塔、府君庙、广成子殿、官厅、三官殿、文王殿、玉皇阁等建筑。
现建筑已无存,仅存部分建筑基址、残碑断块、建筑构件。府君庙遗址地表散落有金、元时期砖、瓦构件,夹杆石1片、残碑座3块。广成子殿遗址尚存一块残碑额首,上有篆书了3字,已辨识不清。
2003年9月15日,蓟县人民政府将府君山寺庙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府君山图
九、辛东墓葬群
位于白涧镇辛东村西北,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含商、汉时期墓葬。1980年,清理石棺墓1座,墓室长1.9米、宽0.25米,石板砌筑,出土石刀1件。同时发现土坑墓,出土陶鬲等。另发现绳纹砖砌筑的汉代墓葬。
2009年12月3日,蓟县人民政府将辛东墓葬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邦均镇石人造像
位于邦均镇石人庄村委会门前,为东汉造像。石人造像为一位威武的尊者,通高约1.9米,砂岩质料,通体呈圆柱形。石人头戴平顶圆帽,面部扁平。身著长至足部的交领右衽长袍,依稀可见圆领内衣。腰束一条宽带,站立作拱手状。
2009年12月3日,蓟县人民政府将邦均石人造像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邦均石人造像
邦均石人造像线描图
Copyright © 天津市蓟州区独乐寺景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津ICP备19011163号-1 津ICP备19011163号-3 技术支持:中万网络